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
400-678-2366

肛瘘的诊断方法

来源:南宁医博中医肛肠医院  时间:2010-11-05

肛瘘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肛肠疾病中国内约占1.67%~3.6%,国外约占8%~25%,发病高峰年龄段在20~4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5∶1。婴幼儿发病也常见。肛瘘大部分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而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伤口不愈形成的肛周与直肠下部相通的瘘管。肛瘘一端通于皮肤,一端通于肛管或直肠。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的慢性阶段。

肛瘘的病理解剖一般由内口、瘘管和外口3部分组成。内口是肛瘘的感染源;瘘管包括主管和支管,在不同的解剖层次穿过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外口是瘘管通向肛周皮肤的开口。术前对肛瘘进行准确诊断,明确内口的位置和瘘管走向及其与周围肌肉组织关系,对肛瘘手术方法的选择和保护肛门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肛瘘的诊断现状作一综述。

一、经验检查

1、视诊法

肛门直肠周围的感染是沿肛门括约肌的走行及淋巴回流方向而蔓延的,故肛瘘外口的位置与瘘管的走向和内口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视诊法主要是根据肛瘘外口的分布确定瘘管的走向和内口位置。

2、索罗门定律(Salmonlow)

患者取肛门截石位,在肛门中央画一横线,如肛瘘外口位于此线前方,且距肛门不越过5cm时,则瘘管较直,内口居同位齿线上,与外口相对;如外口位于此线后方,则瘘管多弯曲不直,内口多居肛门后中位齿线上,不与外口对应。

3、哥德索规则(Coodsallrule)

患者取肛门截石位,在肛门中央画一横线,如肛瘘外口位于此线前方,且距肛缘2.5~3.8cm以内,则瘘管较直,内口居同位齿线区;如外口位于此线后方,则瘘管弯曲,内口居后中位齿线区。如外口距肛缘超过2.5~3.8cm。无论外口位居此线前后,则主管均弯向后中位。

4、Parks自然解剖标记

以肛门为中心将肛门会阴部分为8区。即:前中线区、左前区、左区、左后区、后中线区、右后区、右区和右前区。肛门皱襞外3~5cm的范围内称内带,5cm以外与肛门有关的区域称外带。如瘘管外口位于内带者,其管道方向呈放射状垂直肛门,大多数内口位于相应的肛隐窝处,内带之肛瘘多局限于肛门前区。如肛瘘外口位于外带者,其管道弯曲,内口大多数位于后中线区。

5、触诊法

触诊法包括肛外触诊、肛内触诊和复合触诊。肛外触诊对于表浅肛瘘常可触及硬韧的条索状物,由肛瘘的外口通向肛门直至齿线处内口。初发、短小的结核性肛瘘及高位肛瘘常不能触及条索物。肛内触诊主要是确定内口的位置和了解肛管直肠环硬化的程度。齿线区触及突起或凹陷小结即内口,伹内口闭锁且无明显结节时不易触清。肛管直肠环若已硬化,则术中可切断,否则将导致肛门失禁。复合触诊即肛门内外的手指配合确定瘘管的走向和内口的位置。

二、肛镜检查

肛镜检查主要是确定内口的位置。可直视观察到已感染的肛窦在肛管或直肠上有充血、水肿、隆起或凹陷等炎症反应,感染期压之有分泌物溢出。

1、探针法

采用银质的球头探针,从外口沿着瘘管的行径方向缓慢探入,左手食指在肠腔内引导,感觉探针最明显处常为内口所在。也可将探针弯曲成钩状,在肛门镜下从可疑肛窦处探入,若轻易进入0.3cm以上者常为内口。探针检查对于瘘管直,管径较粗的病例探查准确,但对复杂的瘘管探查时容易造成假道或人工内口,引起误诊。探针检查通常在麻醉下进行,因为非麻醉下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常影响探针的进入。

2、注射法

注入法分注液法和注气法二种。经典的注液法检查是将一块纱布经肛门镜置入直肠内,从瘘管外口缓慢注入2%的亚甲蓝溶液,取出肛内纱布,如见染色,可证实瘘管的存在和确定内口的部位。注气法为左手食指伸入肛内,右手执注入器紧压于外口,加压注气,如左手食指感气流冲击并有“滋滋”溢气声处,即为肛瘘内口。也可用双氧水注射,利用双氧水分解产生气体的压力可使部分堵塞的瘘管再通,便于亚甲蓝染色。专家对90例肛瘘患者在术前采用注射法寻找内口,发现率为96。7%,认为注射法提高了术前的预知性,减少了术中的盲目性,方便手术操作。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下瘘管造影,腔内B超,CT三维重建和MRI等,可为肛瘘内口的位置和瘘管的走行提供客观依据。

1、碘油造影

造影剂可选用30%~40%碘化油,或12.5%碘化钠,60%泛影葡胺,亦可用13%稀钡造影。造影剂经外口注入,在X线下观察肛瘘的走行及内口的位置。Kuijpers等发现,瘘管造影与术中探查相比较,一致率仅有16%。Weisman则认为:48%的肛瘘造影能显示术前未预期的管腔,并直接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瘘管X线造影在瘘管管道粗大无阻塞的情况下,对瘘管的走行、内口的位置确定有良好的显示作用,但常常由于瘘管和脓腔内有坏死组织和脓液而阻碍造影剂通过,因此,对于瘘管支管和内口,存在一定的假阳性。专家们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前采用碘油造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为碘油造影能及时发现隐蔽管道和原发病灶,为骶尾部窦道,高位复杂性肛瘘等多次手术未愈者提供手术依据。

2、肛门内镜超声

内镜超声是一种将内镜与超声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在内镜顶端装配微型超声探头,既可观察黏膜病变,又可进行超声扫描,用以显示管壁各层次及周围结构的清晰图像。在内镜超声下,已经闭合的肛瘘内口表现为黏膜下或内括约肌的缺损、中断、低回声灶,一些缺损与肠壁外括约肌间缺损相连。经肛门超声内镜检查肛瘘内口的假阳性率很低,Chao等报告为8.6%。通过在瘘管内注入生理盐水进行检查,认为肛门内镜超声定位已经愈合的肛瘘内口准确、快速、简单,并且患者耐受性好,在发现内口后,经内镜在内口位置注射美蓝,可方便手术医师快速定位内口。

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在手术前准确无误地确定肛瘘内口的位置和瘘管的走向,尤其是复杂性肛瘘,需要多种诊断方法综合运用,结合临床经验,术中耐心仔细地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