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
400-678-2366
来源:南宁医博中医肛肠医院 时间:2010-12-15
肛裂是指肛管皮肤组织的全层裂开,局部表现为纵行的梭形溃疡的一类炎症性疾病。往往反复发作,难以愈合,而逐渐形成慢性肛裂。溃疡创面局限于肛缘和齿线之间.通常为单发性,位于肛管的后正中线.有时也可以发生在前正中线,或者前后正中线同时发生,临床上溃疡发生在两侧的甚为少见。一般位于后正中线的肛裂多见于男性,而位于前正中线的肛裂以女性多见。早期肛裂多位于肛管下段,也可累及肛管全长。
古代中医多将肛裂列在痔门,称为“钩肠痔”、“裂痔”或“裂口痔”等。如《外科大成》:“钩肠痔:肛门内外有痔.缝破烂,便如羊粪,粪后出血,秽臭大痛。”所述即是肛裂症状。《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说肛裂的特点是:“肛门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从广义上讲肛门裂应是所有肛门处有裂口疾患的统称,包括肛裂、肛门皲裂、结核性裂口、梅毒、克隆病和溃疡性大肠炎引起的裂口等。但临床上所谓肛裂.则是指发生在齿线以下肛管皮肤处的裂开性溃疡。
中医认为肛裂的发生多由燥火或湿热蕴结肛门和血虚肠燥而致.
(1)感受风火燥热邪气:燥火结于肠胃,灼津伤液,粪便坚硬干结,难于排出,强努损伤肛门,造成裂口,裂口因便秘而反复加深,久不愈合,遂成肛裂。
(2)湿热蕴结:外感湿热邪气,内积醇酒肥甘,以致湿热蕴结胃肠,下注肛门生痈,痈溃不愈而成肛裂。
(3)血虚肠燥:老人、产后或贫血病人,血虚不能养肤,肠燥而为便秘,最易发生肛裂。
西医认识
1、感染因素
肛门湿疹皮炎、肛窦炎、肛乳头炎、直肠炎等慢性炎症的刺激,使肛管皮肤弹性减弱,容易造成肛管皮肤的损伤。
2、解剖因素
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从尾骨起始,分成左右两条肌束沿肛管两侧呈“Y”型向前围绕肛管至肛门前方交叉汇合,提肛肌绝大部分附着于肛管的两侧.对肛管的两侧有较强的支持作用,而在肛管的后方和前方形成一个相对薄弱的区域。直肠的末端从后向前与肛管相连,形成一定的角度。这一角度使肛管后方在排便时承受的压力较大,而肛管的后方多为纤维、韧带组织,血液循环和组织弹性较差,一旦肛管上皮破裂损伤,不易修复,逐渐形成溃疡。
3、局部损伤
局部损伤是肛裂形成的直接原因。粪便干硬异物、分娩排便时过度用力、不正确的肛门直肠的检查或治疗、手术操作不当等,均可造成肛管皮肤的损伤、继发感染,形成肛裂。
4、肛管狭窄
先天性畸型、外伤或手术等因素可以形成肛管狭窄,在这种情况下干硬的粪便排出时容易引起肛管皮肤撕裂损伤,细菌侵入,感染形成侵性溃疡创面。
内括约肌反射性过度收缩痉挛
国内、外的多数学者认为肛裂患者不正常的内括约肌的反射性过度收缩、痉挛是肛裂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肛裂患者的肛管压力为127.5kPa±42.2kPa,而正常人仅为86.3kPa±33.3kPa。
固有肛管肛窦残留上皮的异物样反应
当肛管皮肤浅表损伤,创面深度未累及其探面的肛窦上皮时,肛裂可以很快自行愈合。一旦深度裂伤,细菌侵入,继发感染,暴露的肛窦上皮如异物一样,创口很难愈合。而少数慢性肛裂继发严重感染,如脓肿形成,破坏了上皮的残留,有时肛裂反而可以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