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又称肛管直肠瘘,是肛肠外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患;是指肛管直肠与会阴部皮肤相通的经久不愈的肉芽性管道,多发生于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引流术后。肛瘘多发于青壮年男性,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少见,男女发病之比约为5:1。
肛瘘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一)病因
肛瘘一般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当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或自行溃破后,脓腔逐渐缩小,但肠内容物经原发感染灶形成的肛瘘内口不断流入脓腔,加上脓腔在愈合缩小过程中,腔道迂曲,引流不畅,不易愈合,周围有许多瘢痕组织,形成慢性炎性管道,即为肛瘘。
(二)分类
肛瘘的分类方法较多,但大部分是依据瘘管与括约肌之间的关系和外口的数量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依据外口数量及瘘管走形分类法
(1)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1个外口和1个瘘管,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内口在肛窦附近。
(2)低位复杂性肛瘘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外口和瘘管有2个以上,内口在肛窦部位,包括多发性肛瘘。
(3)高位单纯性肛瘘仅有1个外口和1个瘘管,瘘管经过或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内口在肛窦部位。
(4)高位复杂性肛瘘有2个以上外口,瘘管有分支,其主管通过或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有1个或2个以上内口。
2、依据瘘管与括约肌关系分类法(图20-1)。
(1)括约肌间肛瘘内口位于肛窦部位,瘘管穿过内括约肌,经内外括约肌间隙向下,开口于肛缘附近,多为低位肛瘘,外口常只有1个。临床上最为常见,约占所有肛瘘的70%,多由肛周脓肿破溃后形成。
(2)经括约肌肛瘘内口位于肛窦部位,瘘管由内口向外穿过内外括约肌,进入坐骨直肠窝,然后向下穿透皮肤形成外口,外口距肛缘较远。比较常见,大多由坐骨直肠窝脓肿演变而来,约占所有肛瘘的25%。少数瘘管可以从坐骨直肠窝向上穿过肛提肌到直肠旁结缔组织内,形成骨盆直肠瘘。
(3)括约肌上肛瘘内口位于肛窦部位,瘘管由内口向外穿过内括约肌,然后经括约肌间向上至耻骨直肠肌以上水平,穿过肛提肌向下至坐骨直肠窝穿透皮肤,形成外口,临床比较少见。
(4)括约肌外肛瘘内口位于直肠下端,瘘管向下、向外穿过肛提肌,经坐骨直肠窝向下穿透会阴部皮肤形成外口,整个瘘管位于外括约肌的外侧,外口距肛缘较远。
(三)临床表现
肛瘘患者多有肛管直肠周围感染或脓肿病史,急性感染的症状消退后,自外口反复流出少量脓性分泌物或粪水,污染内裤,分泌物时多时少,由于分泌物的刺激,可引起局部皮肤瘙痒,严重者皮肤发生湿疹。有时外口可暂时封闭,局部又逐渐发生红肿、发热、压痛,甚至全身性低热和乏力,再次形成脓肿,封闭的外口亦可再穿破或在它处溃破形成另一外口,直至脓液排出后,症状才消失,如此反复发作是肛瘘临床表现的特点。
内口、瘘管走行与外口位置的关系有一定规律。1990年Goodsall提出肛瘘内口位置、瘘管走行与外口位置的关系规律:患者取截石位,在肛门的中点划一横线,若肛瘘外口在该横线的前方,瘘管常是直型,内口位于与外口相对应的齿状线处;若外口位于该横线的后方,瘘管常自外口弯曲走行至位于肛管后正中的内口。临床研究显示,绝大多数肛瘘的内口、瘘管和外口的分布符合Goodsall规律,但有两种情况除外,一种是虽然外口位于横线后方,但位置靠近肛缘,表浅的肛瘘,瘘管多为直型;另一种是极少数位于前方的蹄铁形肛瘘(图20-2)。
推荐阅读: 南宁治肛瘘的好医院| 南宁治疗肛瘘要花多少钱| 南宁治肛瘘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本文章链接地址:http://www.gtgc120.com/jbdh/glo/9532.html服务科室
/ FUWUKESHI最新资讯
/ FUWUKESHI医疗团队
/ YILIAOTUAND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