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导航 > 肠道疾病 > 直肠脱垂 >

专家细说直肠脱垂

来源: 南宁医博肛肠医院 日期:2011-04-13 16:10作者:南宁肛肠医院
 

导读: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只有粘膜脱出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称完全脱垂。

如脱出部分在肛管直肠内称为脱垂或内套叠;脱出肛门外称外脱垂。

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在儿童,直肠脱垂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在5岁前自愈,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较严重的,长期脱垂将致阴部神经损伤产生肛门失禁、溃疡、肛周感染、直肠出血,脱垂肠段水肿、狭窄及坏死的危险,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若您想要了解其他信息,点击在线咨询,与专家一对一对话。

一、病因学研究

1、解剖因素:小儿骶尾弯曲度较正常浅,直肠呈垂直状,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易于脱垂。某些成年人直肠前陷凹处腹膜较正常低,当腹内压增高时,肠襻直接压在直肠前壁将其向下推,易导致直肠脱垂;

2、盆底组织软弱:老年人肌肉松弛,女性生育过多和分娩时会阴撕裂,幼儿发育不全均可致肛提肌及盆底筋膜发育不全、萎缩,不能支持直肠于正常位置;

3、长期腹内压力增加:如长期便秘、慢性腹泻、前列腺肥大引起排尿困难、慢性支气管炎引起慢性咳嗽等因素,均可致直肠脱垂。

二、发病机理

目前对直肠脱垂的发生有两种学说。

滑动性疝学说:认为直肠脱垂是直肠盆腔陷凹腹膜的滑动性疝,在腹腔内脏的压迫下,盆腔陷凹的腹膜皱壁逐渐下垂,将覆盖于腹膜部分之直肠前壁压于直肠壶腹内,最后经肛门脱出。

肠套叠学说:正常时直肠上端固定于骶骨岬附近,由于慢性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内压增加,使此固定点受伤,就易在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发生肠套叠,在腹内压增加等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套入直肠内的肠管逐渐增加,由于肠套叠及套叠复位的交替进行,致直肠侧韧带、肛提肌受伤,肠套叠逐渐加重,最后经肛门脱出。

也有人认为以上两种学说是一回事,只不过是程度的不同,滑动性疝也是一种肠套登。只是没有影响到整圈肠壁。而后者是全层套叠。

根据脱垂程度,分部分性和完全性两种:

1、部分脱垂(不完全脱垂):脱出部仅为直肠下端粘膜,故又称粘膜脱垂。脱出长度为2~3cm,一般不超过7cm,粘膜皱壁呈放射状,脱垂部为两层粘膜组成,脱垂的粘膜和肛门之间无沟状隙;

若不想排队就诊,可点击咨询提前预约,优先就诊不排队。

2、完全脱垂:为直肠的全层脱出,严重者直肠、肛管均可翻出至肛门外。脱出长度常超过10cm,甚至20cm,呈宝塔形、粘膜皱壁呈环状排列,脱垂部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成,触之较厚,两层肠壁间有腹膜间隙。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临床表现:临床上发病缓慢。早期仅在排粪时有肿块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缩回。随着病情的发展,因肛提肌及肛管括约肌缺乏收缩力,则需用手帮助回复。

严重者在咳嗽、喷嚏、用力或行走时亦可脱出,且不易回复。

如未能及时复位,脱垂肠段可发生水肿、绞窄,甚至有坏死的危险。此外常有大便排不尽与肛门部下坠、酸胀感。有的可出现下腹胀痛,尿频等现象。嵌顿时疼痛剧烈。

2、诊断:直肠外脱垂诊断不难,病人蹲下做排粪动作,腹肌用力,脱垂即可出现。

部分脱垂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粘膜呈“放射状”皱璧、质软,排粪后自行缩回。若为完全性,则脱出较长,脱出物呈宝塔样或球形,表面可见环状的直肠粘膜皱装。

直肠指诊感到括约肌松弛无力。如脱垂内有小肠,有时可听到肠鸣音。

直肠粘膜脱垂需与环状内痔相鉴别:

除病史不同外,环状内痔脱垂时,可见到充血肥大的痔块,呈梅花状,易出血,且在痔块之间出现凹陷的正常枯膜。直肠指诊,括约肌收缩有力,而直肠粘膜脱垂则松弛,这是一个重要的鉴别点。

四、治疗方法:

儿童和老年不完全和完全肛管直肠脱垂可先用非手术疗法,成人不完全脱垂可采用hcpt微创疗法。

hcpt技术能准确地清除炎症病变组织,精确度高,不损伤正常肛门括约肌和正常黏膜,手术只需20分钟,术后24小时内患者就能正常排便,术后也无疼痛,更不会发生任何并发症如肛门狭窄或大便失禁等。

文章内容大同小异,没有找到自己想了解的知识,点击此处专家来解答你的疑惑

另外,hcpt深受患者喜欢还有另一个优点就是,在手术后患者无需住院,也不会影响到生活与工作。通过对致病因素的有效控制和局部病变的彻底清除。

 

推荐阅读: 直肠脱垂手术需要多少钱|
直肠脱垂有哪些危害?|
脱肛的病因形成有哪些|
本文章链接地址:http://www.gtgc120.com/jbdh/zctc/10445.html